全球视角下看社区慈善模式(2)

苏州大学社会学院院长王卫平教授从中国传统慈善文化的角度,通过大量的史料和专业的分析,深入发掘了中国历史长河中慈善基因的继承、传递和发扬。

本文由稀音在线发布于2015-06-10
目前已被网民围观了160次
转载请注明文章地址http://www.xiyinol.com//cn/aixingongyi/gongyihuodong/2015/176.html
原文来自“稀音传媒”,原作者慈善公益平台

 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院长王卫平教授从中国传统慈善文化的角度,通过大量的史料和专业的分析,深入发掘了中国历史长河中慈善基因的继承、传递和发扬。我国的社会救济事业一直有政府主导,这和西方发展历史有着明显的区别。早在西周时期,我国就有了较为系统的社会救济政策。西汉时期,政府颁布的养老令、悲田养病房等政策已经日趋完善,同期,民间慈善在宗族和宗教中已经悄然兴起,呈现自发、零散的形态。到宋朝时期,政府的社会救济机构已经较为完备,民间慈善的组织化也逐渐成形,如以范仲淹发起的范氏义庄,就是宗族内部管理公产,实施慈善救助的民间机构,被后世所效仿。明清时期,民间慈善日益兴盛,如“同善会”等社区型慈善组织已经出现,这些民间组织开展募捐活动,宣传政策、教化人心,实施救助,并通过《正信录》等文件形式向社会公示资金使用情况。我国古代的慈善事业已经基本具备了现代慈善事业的基本要素,这就为慈善事业的近代转型提供了条件。进入近代,受西方思潮影响,我国慈善事业出现了从重养轻教到教养并重的理念变化。慈善机构日趋多元,分工明确,出现了募捐机构、实施机构和协调机构并存的新格局。各界募捐、义演、发行福利彩票等新的募捐形式已经大量出现,基本形成了现代慈善事业的雏形。

公益广告

相关推荐更多>>

新闻报道
为爱同行北京2016长城越野2016-09-26
“全国儿童食品安全守护2016-06-08
乐享六一 安全童行2016-06-03
首期“院士+”新疆儿科医2016-06-03
“人与海洋”主题讲座在2016-06-03
微公益联合中国红基会等2016-04-08
我们是谁 关于稀音在线 联系我们 隐私声明 用户协议
我们做什么 公益宣传 慈善活动 爱心推广
网站相关 网站地图 新闻订阅 标签云

Copyright © 2007-2017 稀音在线™ XiYinoL.Com 版权所有 黑ICP备11003048号-3 技术支持:黄牛传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