村里来了个养鱼创业的年轻人
原标题:海南小伙王启腾扎根广东茂名农村——村里来了个养鱼创业的年轻人
王启腾在养殖基地撒饵料喂鱼。
王启腾展示自己养殖的罗非鱼。以上图片均为曾俊荣摄
“这是我们创新养殖的脆肉罗非鱼,肉质结实,口感脆滑美味!”在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金塘镇罗非鱼生态养殖基地内,年轻的负责人王启腾向前来考察的商户们介绍,黝黑的脸上洋溢着自信,显露出对这片鱼塘和这份事业的热爱。
王启腾出生在海南农村,2014年考取了广东茂名的大学。在一次暑期社会实践中,他来到茂名的罗非鱼养殖区,被眼前的情景深深震撼:成片的鱼塘里,罗非鱼产量巨大,却因品种单一、同质化严重,价格长期徘徊在低位,养殖户增收困难。“养鱼的场景跟我的家乡很像,但产量高不等于效益好。”王启腾觉得,农民的汗水不该这么廉价。传统养殖业能够破局吗?思来想去,他萌生了一个念头:“能不能在罗非鱼养殖上闯出一条新赛道?”
王启腾立马行动,了解查询各种水产养殖新技术。当了解到脆肉鲩通过蚕豆喂养实现肉质脆化、身价倍增的成功案例时,他眼前一亮:“罗非鱼生长快、适应性强,是不是也能走脆化这条路?”这个大胆的想法让王启腾兴奋不已,“我想试试!”
大学毕业后,在广东省“大学生乡村创业帮扶计划”的帮助下,王启腾来到茂名农村,开始尝试用学到的办法养殖脆肉罗非鱼。
“农村创业天地广阔,我感到自己有使不完的劲!”王启腾说干就干,却遇到了不小的困难。“最难的是调控饲料中的蚕豆比例。”王启腾说,罗非鱼肠壁薄,消化系统较弱,饲料里蚕豆含量高了,鱼体不能适应,会引发死亡;蚕豆含量过低,鱼肉脆化不成功,经济效益又上不去。
“不能就这么算了。”他咬紧牙关,几乎把自己“焊”在了鱼塘。从投料的时间、分量,到水质的细微变化、水温的监测,再到放鱼苗的密度、捕鱼的手法,他都密密麻麻地记录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,不放过每一个数据和观察到的现象。从塘埂下来,他常常顾不上换下沾满泥浆的胶鞋,便直奔农技站,带着问题和数据,向专家请教,分析原因,调整方案。
失败、总结、再尝试……坚持不懈的努力获得了回报。如今,王启腾养殖的脆肉罗非鱼存活率稳定超过95%,鱼肉脆度恰到好处。更让他高兴的是,通过精细化管理和技术优化,脆肉罗非鱼的养殖成本成功控制在每斤6元左右,而出塘价达到了每斤9元左右,效益远高于普通罗非鱼。
目前,王启腾正在推动规模化养殖,以“公司+合作社+农户”的模式,带动15家合作社和8家企业养殖脆肉罗非鱼,养殖水面超3000亩,年产量累计超2500万斤,产值超2亿元。谈到未来,王启腾说,要继续扎根乡土,为科技兴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。
【责任编辑:权敬】